当前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
医院 新闻
2025-05 15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第六周总结 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习接近尾声,个案汇报、操作考核、毕业典礼接踵而至,值得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时间不够用的感觉,最后一个自选科室,我选择了肛肠科,在肛肠科李晓燕老师的带教下,我见到抖音网红李晓燕老师面部刮痧治疗近视、痘痘闭口的过程,使我不仅收获了专业技术,更深刻感受到创新传播对医疗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此次学习,李老师凭借精湛的专业知识、耐心的医患沟通,以及创新的宣传方式,为我打开了护理工作的全新视角。 专业精进:细节之处见真章 李老师对每一个操作环节的讲解细致入微,从面部经络与穴位的精准定位,到不同病症的个性化手法设计,都展现出深厚的专业功底。例如,针对近视治疗,老师强调需以轻柔的提拉手法刺激攒竹、鱼腰等穴位,配合眼眶环形刮拭,改善眼周微循环;而处理痘痘闭口时,则要依据皮肤状态调整力度,采用点按排毒与顺向疏通相结合的方式,既避免炎症扩散,又促进代谢。这些专业细节的传授,让我认识到面部刮痧绝非简单的操作,而是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精准干预。 医患沟通:耐心搭建信任桥梁 面对慕名而来的患者,老师始终保持着春风化雨般的耐心。无论是面对因长期近视影响学业的青少年,还是因皮肤问题产生心理负担的患者,李老师都会通过细致的问诊,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结合专业知识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时,李老师不仅手把手示范,更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原理,如将眼部刮痧比喻为“给眼睛做按摩放松”,让患者消除恐惧、主动配合。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方式,让我明白耐心不仅是职业素养,更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 创新传播:短视频赋能医疗科普 李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同步录制视频,并通过抖音等平台分享,这一创新举措让我深受启发。视频中,老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讲解,如用动画演示经络走向,对比治疗前后的皮肤变化,既展现了面部刮痧的科学性,又以真实案例增强说服力。这些短视频不仅吸引了大量关注,更让更多人了解到非药物疗法的价值,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因此改善了用眼习惯或皮肤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新媒体时代,护理人员不仅要专注临床实践,更应主动承担健康科普责任,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医学知识。 此次进修让我深刻体会到,现代护理工作既要扎根专业,以扎实的技术服务患者;也要与时俱进,善用创新手段扩大健康影响力。未来,我将把老师传授的技术与理念融入工作,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普传播新路径,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护理的智慧,践行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2025-05 12
攀登新高度,凝聚心力量——孝感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团队双峰山健步行 五月的风温柔地拂过手术室的玻璃,裹挟着双峰山的草木清香悄然而至。在第 114 个国际护士节与母亲节相遇的美好时节,为将 “健康中国行,2025 体重管理年” 的号召融入职业坚守与生活实践,孝感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特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建活动--双峰山健步行,用行动诠释着生命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科室主任付学明和刘宏强以及朱泉、谢鹏护士长们的精心筹备,于5 月 10 日早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踏上双峰山步道。此次健步行活动按各专科小组进行分组,如何发挥各小组成员的优势,每个专科组长煞费苦心,将平日争分夺秒的步伐化作丈量山河的从容。 团队协作,专业与活力并存 沿着 “主峰→双乳峰” 路线开始攀登,规培学员搀扶护理骨干,专科组长整理滑落的登山杖,师徒传承、团结协作的场景与手术室的日常交相辉映。每一步攀登都是对自身体重管理的挑战,每一次呼吸都在感受运动带来的活力 ,正如我们在手术间为患者铺设加温毯时的细致。此刻她们山间相互扶持,共同前行。能干又细心的摄影师--陈军老师一路边给大家拍照边温馨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山川湖海,每一处风景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也见证了她们的欢笑和汗水。登山途中的能量补给点,恰似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的写照:一瓶瓶矿泉水,一根根能量棒,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传递的不仅是体力补给,更是团队协作的温暖。 勇攀高峰,共铸辉煌。 经过的一番辛苦的跋山涉水后,普外专科组获得第一名,当她们站在顶峰举起金奖那一刻,普外专科组员们骄傲地喊出她们响亮的口号:肝胆相照,友谊“肠”存,勇攀高峰,顶峰相见。声音久久地回荡在山川之间,这是我们医护工作者们对工作和生活爱的呐喊。 我们的脑外专科组不愧是“干天下头等大事”的护理人,她们获得了的第二名,“最佳团队奖”由大五官组夺得 。一个个奖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我们用脚步证明:医者的力量,从来都是心手相牵的凝聚。 三重身份的完美交织:守护与传承的生命礼赞 当夕阳为双峰山镀上金边时,我们带着满身星辉返程。这场行走让我们明白:健康中国的征程,需要医者精湛的医术与健康的体魄;护士节的荣光,属于每一位在工作与家庭间优雅转身的女性;母亲节的祝福,是对所有生命守护者的崇高敬意。我们将以更健康的姿态,在无影灯下继续握紧患者的手,在生活中带动身边人关注体重健康,让职业荣光与母性光辉,在健康中国的蓝图上交织成最动人的注脚。健康中国,我们在路上!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终将抵达。让我们以登山之名,攀登新高度,凝聚心力量!  
2025-05 12
是感谢,更是信任与肯定 “我今天是特意来送锦旗的,特别感谢医生和护士们的专业诊治和暖心照护。”近日,一位86岁高龄的李爹爹将一面印有“医术精湛妙手仁心”锦旗和一面印有“温暖人心尽职尽责”的锦旗送到了全科医疗科,表达他对医护人员的感激和谢意! 86岁的李爹爹因咳嗽喘气伴有排尿困难在我院全科医疗科住院治疗。经检查,爹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列腺增生,肝囊肿,双肾结石等疾病,全科医疗科医护团 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诊治和康复方案。爹爹瘦弱的身材插着尿管下床颤颤巍巍,护士长带领护士们运用叙事护理的技巧,让每天的“话疗”成为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让爹爹知晓怎样预防管道滑脱、预防跌倒、预防误吸...夜间,护士每小时的巡视安慰犹如黑暗里的一道光,化解了爹爹心里的担忧。 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李爹爹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顺利好转出院。 出院后一面面锦旗送到全科医疗科医护人员手中,烫金的文案背后是治愈、帮助和安慰的故事。慈祥温和的李爹爹常常将“谢谢”挂在嘴边,承载着医患双方相互的信任和感激。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没有过多修饰,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真情与深深的感谢。 一面锦旗传递的不仅是患者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全科医学科医护人员工作的肯定与鞭策。全科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锦”记于心,砥砺前行。以“全心全意,用爱呵护”的服务宗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患者,让患者舒心、家属放心。
2025-05 12
与狼共舞,守护健康丨孝感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举办第22个世界狼疮日科普义诊活动 5月10日是世界狼疮日,孝感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在门诊七楼举办了一场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题的科普与义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患者对该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活动现场,风湿免疫科的李琪主治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围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及治疗展开了详尽的讲解。从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见症状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李琪医生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参与活动的患者和家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李琪医生通过案例分析,强调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的重要性,提醒公众警惕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早期信号。 护士何婷围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她从日常饮食、皮肤护理、药物副作用的护理、户外护理、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了实用且专业的护理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针对患者普遍关注的妊娠生育、饮食调理等问题,专科护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科普,帮助患者打破认知误区。 此次科普义诊活动的开展,不仅普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知识,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体现了孝感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对患者健康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担当。未来,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理解、关爱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不再因疾病而感到孤单和无助,而是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持续提高社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注,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为SLE患者点亮希望之光,为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5-05 09
守护呼吸的每一道防线——支气管镜室及肺功能室护理学习心得 在呼吸科病房的护理岗位上辛勤耕耘多时,4月7日,我带着一颗既忐忑又充满期待的心,迈入了肺功能室与气管镜室的门槛,开始了从病房护士到诊疗参与者的精彩蜕变。 从零起步:初识气管镜的迷茫与探索 踏入气管镜室之初,金曼老师亲自引领我熟悉周遭环境,并细致演示了气管镜的清洗、测漏与消毒流程。她告诫:“清洗时,若刷子遭遇阻力,切不可盲目施力,以免损伤镜体。随后在酶液中浸泡十分钟,再行测漏与消毒,测漏这一步骤即便在忙碌中也不可省略,不然等使用时发现气管镜损坏,不仅会延误医生与患者的宝贵时间,更可能动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我边观察边铭记于心,深知护士是院感防控的重要关卡,不容有失。一周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与医生协同完成气管镜操作,术前评估与信息核对,准备所需物品,指导患者体位,局部麻醉,术中监测生命体征,适时追加麻药,协助肺段灌洗,传递细胞刷,并留取标本,术后安抚患者,并指导其禁食两小时,避免剧烈咳嗽。黄凤姨老师指出,我在操作中需更多体现人文关怀,因为患者在气管镜检查中会感到不适,此时需要我们的安慰与鼓励。 第三周,在陈杨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完成了一例胸腔镜手术。老师反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指出使用活检钳时应保持其夹闭状态,直至镜下确认其伸出后再打开。上周,与金曼老师协作完成了一起EBUS-TBNA手术,术中患者突发出血,我们迅速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止血,但出血并未立刻停止。老师果断指示采取患侧卧位,用冰盐水灌洗止血,最终在团队的努力下,成功止血,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她解释说,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健侧肺,减少窒息风险,并且强调了冰盐水的重要性。 如今,我已能够独立配合医生完成普通气管镜的检查以及气管镜的清洗消毒工作。 渐入佳境:在实践中突破操作瓶颈 尽管曾在呼吸科病房工作,面对肺功能室的各项参数与图形,我仍感生疏。因此,我利用下班时间学习相关知识,逐渐掌握了如何解读肺功能报告,判断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及其分级。在教导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时,我意识到护士不仅是操作者,更是患者的“教练”。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指导患者配合呼吸动作,通过手势、示范和鼓励,帮助他们完成检查。面对常因呼吸困难而焦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或术前评估患者,我学会了如何以耐心和同理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合作。曾有一位慢阻肺患者因反复喘息而对检查抱有排斥心理,拒绝配合。在老师的耐心安抚和引导下,这位老爷爷最终完成了检查,并在离开时感激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正因为你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引导我配合,我才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检查,减少了我的痛苦和恐惧”。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技术之外,耐心与同理心是打开患者心扉的钥匙。 心手相应:职业价值与自我突破的双重体悟 气管镜室和肺功能室的学习经历,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透过“呼吸”这一窗口,看到了护理工作的更宽广维度。在这里,严谨的科学数据与温暖的人文关怀交织,个体化的操作与系统性的思维并存。未来,无论我重返临床病房还是深入专科领域,这段经历都将提醒我:护理的价值不仅在于专业守护患者的每一次呼吸,更在于用真挚的关怀照亮他们的康复之路。
2025-05 09
白衣赋——咏护士 天地浩然存正气,白衣飒沓化长虹。护士者,虽无兵戈之利,却守生死之门;虽无冕旒之荣,却系苍生之命。昔南丁格尔提灯破暗夜,今杏林医者悬壶济危城。若问何物可承九州安康?必答曰:此白衣者,乃少年中国之脊梁! 护士仁则国康 看那燕尾帽下,一双双妙手如春雨润泽枯枝;防护镜后,眼眸似星河温暖寒夜。方舱之内,灯火彻夜不息,那不仅是照明的烛火,更是医者济世的心炬;监护仪前,滴答声响不停,这哪里只是冰冷的数据,分明是生命跳动的脉搏。往昔非典肆虐,无数医护毅然剪去青丝,奔赴险地;今朝新冠来袭,众多巾帼脸上留下深深勒痕,含泪告别父母亲人。君不见,产房之中,新生命的啼哭划破黎明,是白衣天使搭建起迎接新生的鹊桥;ICU病房里,患者握紧的双手逐渐回暖,皆因那一双双素手,以仁心妙术延续生命的希望。 护士勇则国安 黄鹤楼畔,疫情如狼烟骤起。四百米长廊间,护士们身着三十斤装备急速奔袭,汗水浸透衣衫。犹记那年轻护士跪地转运患者,青石板上滴落的汗水与血水,宛如红梅绽放;富士山下,核影笼罩,护士们九十度弯腰精准穿刺,千万次细致核检,以双手采撷希望的祥云,在樱花纷飞中编织生命的锦缎。更有汶川地震,山崩地裂之际,绿军装与白大褂携手搭建生命之桥;埃博拉疫情,血漫荒野之时,中国红与橄榄枝共同筑起坚固长城。此等壮举,不仅是精湛技艺的展现,更是浩然正气直冲云霄! 护士智则国昌 昔日扁鹊起死回生传为佳话,今朝白衣驾驭AI续写传奇。呼吸机参数复杂如天书,唯有妙手能调和阴阳;PDA指令繁多似星阵,全凭慧心可解开玄机。更深入研究循证医学,以数据为帛书探索真理;开展安宁疗护,将悲怆化作生命的莲花。且看,5G远程问诊技术,让银针跨越重洋治愈顽疾;VR疼痛干预手段,于方寸之间安抚患者心神。这绝非巫术玄学,而是科技与仁心的完美交融! 嗟乎!世人皆言医者仁术,吾独赞护士大德。无影灯下,她们的青春如红梅傲霜绽放;医嘱单上,岁月似翠柏在寒崖挺立。当她们温柔地执手抚额,纵使铁骨铮铮的汉子也会潸然泪下;若听到婴儿啼哭、母亲欢笑,即便疲惫不堪也会瞬间神采飞扬。此间真谛,岂止于医术精湛?实是以血肉之躯,铸就护佑中华的钢铁长城! 今日之中国,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在隔离门内,以背为盾阻挡病魔者,是她们;漫漫长夜中,以眼为烛守护生命者,是她们;面对急难险重,舍身化作希望之桥者,还是她们!故曰:白衣翩翩之处,便是少年中国昂扬之时;燕尾轻扬之际,即为华夏文明浩荡之始!美哉,我护理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护士,与国无疆!    
2025-05 08
呼吸内科创新巡视:医护携手,共筑夜间“安全堡垒” 在我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II病区,患者多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夜间更是病情波动的“高发时段”。为保障患者夜间安全,我们大胆创新,推出夜班医护共同参与危重患者巡视,为患者撑起一把坚实的“安全保护伞”。 打破夜间护理孤岛 以往,夜班交接与巡视工作常由护士独立完成,科室轮转、低层级护士虽热情高涨,但临床经验相对欠缺,面对突发状况难免慌乱。如今,医护携手并肩,共同开启夜间守护之旅。 当“天使白”遇见“医师蓝” 交接班时,医护团队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齐聚患者床旁。医生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阐述患者病情、治疗要点及潜在风险,为夜班工作指明方向;护士则补充患者当日的护理情况、心理状态等细节,让医生更全面了解患者。这种“强强联合”的交接方式,让信息传递更精准、更全面。巡视过程中,医护紧密配合。医生精准判断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护士迅速落实医嘱,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给予无微不至的照料。遇到紧急情况,医护双方迅速响应,默契配合,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 让安全感触手可及 不少家属感慨:“有医生和护士一起夜间再次查房,我们放心多了!”未来,呼吸内科三病区将继续创新优化,用专业与爱心,为患者编织更严密的“安全网”。 昼夜守护,呼吸与共——患者的安全,从不打烊。
2025-05 08
护理部王雪菲副主任深入临床一线指导甲乳外科护理质控与安全管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4月28日,甲乳外科举行了四月份的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专题会议。护理部副主任王雪菲应邀深入临床一线,全程参与并指导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改进提供了专业的支持。在会议中,科室安全质量控制员陈茜首先报告了本月一级质量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关键问题进行了根本原因分析。接着,护士长张小莉对质量控制报告中指出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对本月的护理工作亮点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会议的关键环节,王雪菲副主任从全院护理管理的视角出发,对科室质量控制分析的关键点、难点及痛点进行了专业的指导。她强调,质量控制工作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数据追踪-流程复盘-全员联动"的方法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并结合患者需求优化服务细节,确保将质量安全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实践中。 此次会议体现了护理部领导"深入一线、贴近临床"的管理理念。王主任的全程参与不仅为科室提供了精确的改进方向,更通过"现场诊断、精准施策"的方式,推动质量安全管理从"制度规范"向"临床实效"的深化。甲乳外科护理团队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巩固护理安全防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