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教学 >健康科普
健康 科普
2025-09 17
以个案见实力!孝感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团队案例获评全国赛事“风采之星”
2025-09 17
孝感市成功举办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健康科普大赛
2025-09 17
皮肤亮起 “糖害警报”?这些信号你可别忽略!
2025-09 17
穿医用弹力袜腿痒到崩溃?3招帮您科学解决
2025-09 17
一次手术,双重治愈:乳腺癌合并巨乳症患者实现“健康与形态”双重建
2025-09 17
当情绪“感冒”:正视焦虑与抑郁,拥抱健康心灵
2025-09 12
痛风患者掌握“三比较”,海鲜可科学享用 对痛风患者而言,海鲜并非“禁忌品”,无需完全忌口。只要掌握“三比较”原则,就能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减少对病情的影响,科学享用海鲜美味。 一、比嘌呤高低,更要比嘌呤类型 高嘌呤食物对尿酸的影响存在差异,核心在于嘌呤类型不同。虾、蟹、鲈鱼等“白肉海鲜”,所含的是“可溶性嘌呤”,进入人体后转化为尿酸的比例较低;而猪肝、鸡肾等动物内脏中的“高活性嘌呤”,转化为尿酸的效率更高。 临床数据印证了这一差异:食用100克虾,尿酸平均仅升高30μmol/L;但吃同等重量的猪肝,尿酸平均会升高80μmol/L。因此,处于病情稳定期的痛风患者,偶尔少量食用虾、蟹等“白肉海鲜”,比经常喝肉汤、吃动物内脏更安全。 比食用分量,更要比搭配方式 海鲜的食用量固然重要,但合理的搭配能进一步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建议搭配冬瓜、黄瓜等富水高钾蔬菜,这类蔬菜可促进尿液生成,助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也可搭配海带、莴笋等碱性食物,帮助调节体内环境,减少尿酸积累。 反之,错误搭配会大幅增加痛风发作概率。若海鲜搭配啤酒,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若海鲜搭配动物内脏,会导致嘌呤摄入“翻倍”,这两种搭配都极易诱发痛风,需严格避免。 三、比单次食用,更要比长期饮食模式 偶尔一次少量吃海鲜,对尿酸水平的影响有限;但长期大量食用高嘌呤海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会导致尿酸持续升高,增加痛风反复发作的风险。 建议痛风患者养成规律、均衡的长期饮食模式: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多吃全谷物、新鲜蔬菜和低果糖水果,在整体饮食结构合理的基础上,适量食用海鲜。这样既能满足对海鲜的需求,又能守护身体稳定,避免病情波动。
2025-09 12
28岁心梗抢救!你每天做的事,正在给心脏“埋雷” 一杯奶茶、一夜通宵、一支香烟,都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医生,我才28岁,怎么会心梗?”心内科病房里,年轻患者苍白的脸上写满震惊与恐惧。过去被认为是“老年病”的心梗,正悄然侵袭年轻群体。越来越多年轻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送进医院?究竟是什么让年轻的心脏不堪重负?让我们结合真实案例,揭秘五大高危因素。 一、饮料当水喝:甜蜜陷阱正在“腐蚀”血管 很多年轻人将奶茶、碳酸饮料当作日常饮水,却不知这些高糖、高脂饮品正在悄悄伤害身体。以奶茶为例,一杯普通奶茶的糖分可能超过每日建议摄入量的2倍,长期饮用会导致血糖异常、血脂升高,引发代谢紊乱。更严重的是,代谢异常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为心梗埋下隐患。健康建议:多喝水或淡茶水,含糖饮料每周饮用不超过1-2次。 二、快餐上瘾:“垃圾食品”吃垮心血管 炸鸡、汉堡、薯条等高盐高脂的快餐,因便捷美味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但它们却是心血管健康的大敌。这些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升高血液胆固醇水平,促使血管壁形成斑块,增加血管堵塞风险。建议:均衡饮食,每日蔬菜摄入不少于500克,选择蒸煮烹饪方式,减少油炸食品。 三、熬夜成瘾:透支的不只是精力,还有心脏 熬夜追剧、打游戏、加班已成为年轻人的常态,但长期昼夜颠倒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担骤增。研究表明,长期熬夜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2-3倍。健康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 四、香烟不离手:尼古丁正在“毒杀”血管 吸烟是心梗的“头号帮凶”,而女性吸烟危害更甚。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弹性下降、斑块形成。即使是二手烟,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尽早戒烟,远离吸烟环境,降低心梗发生几率。 五、忽视慢病:小问题拖成大危机 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年轻人尤其需要警惕。如果发现血糖、血压异常,切不可放任不管。案例中的零零后女孩因忽视血糖升高,未规律治疗,最终诱发心梗。建议: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将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 心梗离你并不遥远! 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习惯,实则是威胁心脏健康的“定时炸弹”。从今天起,拒绝饮料替代水、少吃快餐、规律作息、远离烟草、重视慢病管理,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心脏筑起防线。毕竟,年轻不是挥霍健康的资本,防患于未然才能享受长久的美好生活!